母婴知识
千万别大意!孩子有这几种表现,可能是发育迟缓,快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2020-08-01

千万别大意!孩子有这几种表现,可能是发育迟缓,快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对于家长来说,没有什么比孩子健康长大更重要的了,从宝宝第一声啼哭开始,全家人的生活重心,几乎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这也使得我们的月嫂、育儿嫂阿姨备受压力。

宝宝只要出现一点“异常”,就会引来全家人的“围观”。虽然月嫂、育儿嫂是专业的,但也总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如果在照顾宝宝时,发现宝宝有以下表现,可能是在暗示宝宝发育迟缓了,姐妹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新生儿阶段


  • 不会吮吸,吃奶很慢。

  • 强光照射下不会眨眼。

  • 视线不能专注在物体上,也不会随着眼前物体移动而移动。

  • 四肢很少有动作,看起来很僵硬。

  • 四肢看上去非常松软或无力。

  • 下巴不停颤抖,即使不是在哭泣或兴奋状态下。

  • 对剧烈的声音没有反应。

1~3个月阶段

下滑动查看全部

  • 听到剧烈声响没有反应。

  • 2个月时仍然没有注意过自己的手。

  • 2个月时听到家人的声音不会笑。

  • 2~3个月时双眼仍不会跟着移动的物体看。

  • 3个月时仍不会抓握东西。

  • 3个月时仍不会对人笑。

  • 3个月时仍不能很好的抬头。

  • 某只或两只眼无法灵活转动。

  • 大部分时间都对眼(前几个月内偶尔对眼是正常的)。

  • 不会留意新面孔,或者对新面孔或新环境非常恐惧。


4~7个月阶段



下滑动查看全部

  • 看起来非常僵硬,肌肉紧张。

  • 看起来非常懒散,像个布娃娃。

  • 拉着宝宝身体坐起来时,头依然会向后倒。

  • 宝宝只会用一只手去够东西。

  • 拒绝拥抱。

  • 对照顾他的人没有一点兴趣和感情。

  • 似乎不喜欢身边有人。

  • 某只或两只眼睛一直向内或向外斜视。

  • 长时间流泪、眼睛分泌液体或对光线很敏感。

  • 对周围的声音没有反应。

  • 开始出声,但4个月时仍然不会模仿家人的声音。

  • 4个月时,当脚落在坚硬的平面上,不会用腿蹬。

  • 4个月时仍不会扭头去找声源。

  • 4个月时仍不会把东西放进嘴里。

  • 4~5个月时仍然有强直性颈部反射。

  • 5个月后在晚上仍然无法安抚入眠。

  • 5个月时仍不会自发微笑。

  • 5~7个月时仍完全不会翻身(不管是从俯卧到仰卧还是从仰卧到俯卧)。

  • 6个月时仍然不能在大人的帮助下坐起来。

  • 6个月时仍不会发出声笑或发出尖叫声。

  • 6~7个月时仍不会主动去抓东西。

  • 7个月时仍不会用双眼跟着眼前30 ~180厘米之间的移动物体看。

  • 7个月时两腿仍然无力。

  • 7个月时仍不会通过动作来吸引注意力。


8个月~1岁阶段


  • 不会爬。

  • 爬行时拖着一侧身体(超过1个月)。

  • 不能扶着站立。

  • 仍然对藏猫猫的游戏没有兴趣。

  • 仍没有说过任何简单的词(如“妈妈”或“爸爸”)。

  • 不会用身体语言,比如摇头或点头。

  • 不会用手指出对应的物体或图片。


1~2岁阶段


  • 18个月后依旧不会走路。

  • 开始走路后,无法学会“从脚跟到脚尖”的走路方式,只会用脚尖走路。

  • 18个月会说的字少于15个。

  • 2岁后,不会说由两个词组成的句子。

  • 15个月大后,不明白家中一些常见物品的作用(比如牙刷、 手机、钟表、叉子、勺子等)。

  • 不会模仿声音或动作。


2~3岁阶段


  • 无法推动带轮子的玩具。

  • 经常跌倒,不会上下楼梯。

  • 仍然不停地流口水或吐字不清。

  • 不会用4块以上的积木搭高塔。

  • 摆弄小物体时有困难。

  • 无法用短句交流。

  • 不会参与角色扮演(假装)游戏。

  • 无法理解简单的命令。

  • 对其他孩子不感兴趣。

  • 回避视线交流。

  • 对玩具没有什么兴趣。


3~4岁阶段



下滑动查看全部

  • 不会把球从手里扔出去。

  • 不会原地跳。

  • 不会骑三轮车。

  • 不会用抓握的方式拿住蜡笔。

  • 不会涂鸦。

  • 无法叠起至少4块积木。

  • 每当父母准备暂时离开时仍会黏着不放或大哭大闹。

  • 对互动游戏没有兴趣。

  • 不理睬其他孩子。

  • 对家人以外的人没有反应。

  • 不会玩有幻想成分的游戏。

  • 不肯自己穿衣服、睡觉、用坐便器。

  • 只要一生气或不开心就立刻情绪失控,没有任何自控能力。

  • 不会描画圆形。

  • 不会使用由至少3个词汇组成的句子。

  • 不会正确使用“我”和“你”。


虽然上面的表现看起来有些可怕,但也不要单纯地认为宝宝出现上述某一阶段的一个表现就一定是发育迟缓。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我们在带娃时,不要盲目跟别人家的孩子攀比。


如果宝宝同时出现了多个“异常表现”,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就要及时看儿科医生了。


—END—

  • 上一篇:夏季宝宝淹脖子,皮肤发红溃烂还反复,怎么办
  • 下一篇:到底是什么在影响你的母乳质量?
  • 

    扫一扫关注微信